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希玛仪表综合服务商    

希玛红外测温仪,风速计,气体检测仪,兆欧表,测振仪,PH值检测仪,温湿度仪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姚经理
  • 电话:18520143666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进行PLC的逻辑控制!
新闻中心
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进行PLC的逻辑控制!
发布时间:2025-10-07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PLC 的逻辑控制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,本质是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执行预设的逻辑规则,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(如启停、顺序动作、条件判断等)。其核心是用程序模拟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逻辑关系,但相比传统继电器电路,具有灵活性高、修改方便、抗干扰强等优势。以下从逻辑控制的核心要素、基本逻辑关系、编程方法、典型案例四个维度详细介绍。

一、PLC 逻辑控制的核心要素

PLC 逻辑控制的实现依赖于 “输入信号→逻辑运算→输出信号” 的闭环过程,涉及三个关键要素:

  1. 输入信号(DI)来自外部设备的开关量信号(通 / 断),是逻辑控制的 “触发条件”。

    • 典型输入设备:按钮(常开 / 常闭)、限位开关、接近开关、传感器(光电、压力等)、继电器触点等。

    • 信号特点:PLC 通过输入模块将外部电压信号(如 DC24V)转换为内部逻辑信号(ON/OFF,对应 1/0),存储在输入寄存器(如三菱 FX 系列的 X0、X1,西门子 S7 的 I0.0、I0.1)。

  2. 逻辑运算(程序)PLC 根据输入信号的状态,按照预设的逻辑规则(如与、或、非、时序关系等)进行运算,是控制的 “大脑”。

    • 运算载体:梯形图(Ladder Diagram)、指令表(Instruction List)、结构化文本(ST)等编程语言(梯形图最常用,类似继电器电路图)。

    • 核心:通过编程元件(如线圈、触点、定时器、计数器等)构建逻辑关系。

  3. 输出信号(DO)逻辑运算的结果,用于控制外部执行机构,是控制的 “执行动作”。

    • 典型输出设备:接触器、电磁阀、指示灯、继电器线圈等。

    • 信号特点:PLC 通过输出模块将内部逻辑信号(ON/OFF)转换为外部电压信号(如 DC24V 或 AC220V),驱动执行机构,输出状态存储在输出寄存器(如三菱的 Y0、Y1,西门子的 Q0.0、Q0.1)。

二、PLC 逻辑控制的基本逻辑关系

PLC 的逻辑控制基于布尔代数,核心是 “与(AND)、或(OR)、非(NOT)” 三种基本逻辑,以及由此衍生的 “互锁、自锁、时序控制” 等复合逻辑。

1. 三种基本逻辑(以梯形图为例)

  • 与逻辑(AND):所有条件同时满足(ON),结果才成立(输出 ON)。例:两个常开按钮 X0 和 X1 同时按下,输出 Y0 才动作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  X1  Y0
    |   |   |
    -------( )

    逻辑表达式:Y0 = X0 ∧ X1

  • 或逻辑(OR):任一条件满足(ON),结果就成立(输出 ON)。例:常开按钮 X0 或 X1 按下,输出 Y0 动作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      Y0
    |       |
    -----( )
    X1      |
    |       |
    -----( )

    逻辑表达式:Y0 = X0 ∨ X1

  • 非逻辑(NOT):条件满足(ON)时,结果不成立(输出 OFF);条件不满足(OFF)时,结果成立(输出 ON)。例:常闭按钮 X0 未按下(ON)时,输出 Y0 动作;按下 X0(OFF)时,Y0 断开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非  Y0
    |     |
    ----( )

    逻辑表达式:Y0 = ¬X0

2. 常用复合逻辑(工业控制核心)

  • 自锁逻辑:启动信号消失后,输出仍保持 ON 状态(通过输出自身的常开触点反馈锁定)。例:按下启动按钮 X0(常开),Y0 动作;松开 X0 后,Y0 通过自身常开触点 Y0 保持 ON,直到按下停止按钮 X1(常闭)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    Y0    X1非
    |     |      |
    -----( )------
         |
         ---------

    逻辑:X0 触发 Y0 后,Y0 常开触点闭合,替代 X0 维持回路,实现 “启动 - 保持 - 停止”。

  • 互锁逻辑:两个输出不能同时 ON(避免冲突,如电机正反转)。例:正转输出 Y0 和反转输出 Y1 通过对方的常闭触点互锁,确保 Y0 动作时 Y1 无法动作,反之亦然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(正转)  Y1非  Y0
    |   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|
    -------------( )
        
    X1(反转)  Y0非  Y1
    |   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|
    -------------( )

    逻辑:Y0 的常闭触点串联在 Y1 回路中,Y1 动作时 Y0 回路自动断开,反之同理。

  • 时序逻辑:按时间顺序执行动作(通过定时器 T 实现)。例:按下 X0 后,Y0 延时 5 秒动作;松开 X0,Y0 立即断开。

    ladder

  • X0        T0(5s)  Y0
    | 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 |
    ----[TON T0, K50]----( )
         |
         ------------( )

    说明:TON 为通电延时定时器,K50 表示 5 秒(三菱 PLC 默认 100ms 时基,50×100ms=5s),T0 常开触点在计时结束后闭合,驱动 Y0。

三、PLC 逻辑控制的编程步骤(以梯形图为例)

1. 明确控制需求(核心前提)

  • 列出输入设备(信号类型:常开 / 常闭,如启动按钮 X0 常开,急停 X2 常闭)。

  • 列出输出设备(动作逻辑:如 Y0 控制正转接触器,Y1 控制反转接触器)。

  • 定义控制规则(如:正转启动→延时 2 秒→反转启动;急停优先停止所有输出)。

2. 分配 I/O 地址(硬件映射)

将输入 / 输出设备与 PLC 的 I/O 端子一一对应,形成地址表(示例如下):

设备类型设备名称信号类型PLC 地址(三菱 FX3U)功能说明
输入(DI)正转按钮常开X0按下时触发正转
输入(DI)反转按钮常开X1按下时触发反转
输入(DI)急停开关常闭X2断开时停止所有输出
输入(DI)限位开关常闭X3到达位置时禁止继续动作
输出(DO)正转接触器线圈Y0输出 ON 时电机正转
输出(DO)反转接触器线圈Y1输出 ON 时电机反转

3. 绘制控制逻辑梯形图(核心步骤)

根据控制规则,用基本逻辑和编程元件(触点、线圈、定时器等)构建程序。以 “电机正反转带急停和限位保护” 为例:

ladder

// 1. 正转控制:X0(正转按钮)+ 自锁Y0 + 互锁Y1非 + 保护(X2常闭、X3常闭)
X0    Y0    Y1非    X2    X3    Y0
|     |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|     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 )

// 2. 反转控制:X1(反转按钮)+ 自锁Y1 + 互锁Y0非 + 保护(X2常闭、X3常闭)
X1    Y1    Y0非    X2    X3    Y1
|     |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|     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 )

// 3. 急停与限位保护:X2或X3断开时,强制复位Y0、Y1(确保安全)
(X2非 OR X3非) RST Y0
(X2非 OR X3非) RST Y1
  • 逻辑说明:

    • 正转时,需 X0 按下,且 Y1 未动作(互锁),急停 X2 和限位 X3 正常(常闭导通),Y0 通过自身触点自锁。

    • 若急停 X2 按下(X2 非 = ON)或限位 X3 触发(X3 非 = ON),立即复位 Y0、Y1,电机停止。

4. 程序调试(验证逻辑)

  • 软件仿真:用 PLC 编程软件(如三菱 GX Works2、西门子 TIA Portal)的仿真功能,模拟输入信号(强制 X0=ON/OFF),观察输出 Y0/Y1 是否按预期动作,排查逻辑错误(如互锁失效、自锁不生效)。

  • 硬件调试:将程序下载到 PLC,连接实际输入输出设备,通电测试:

    • 单步测试:分别按下正转、反转按钮,检查动作是否正确,是否有互锁。

    • 异常测试:触发急停或限位,确认输出是否立即停止。

    • 时序测试:若含定时器,检查延时是否准确(如调整定时器参数 K 值)。

四、PLC 逻辑控制的典型应用场景

  1. 单机设备控制:如传送带启停、包装机封口逻辑、机床主轴正反转等(以传送带为例:启动按钮→电机运行→到达终点触发限位→电机停止)。

  2. 顺序控制:多步动作按固定顺序执行(如注塑机:合模→射胶→保压→开模,每步用前一步的完成信号触发下一步)。

  3. 保护逻辑:通过急停、过载、超温等信号,强制停止危险动作(如电梯超速时,安全开关触发,PLC 切断电机电源)。

  4. 联动控制:多设备协同工作(如生产线:前一设备完成→触发后一设备启动,用中间继电器 M 作为联动信号)。

五、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信号类型区分:输入设备的 “常开 / 常闭” 需在程序中对应处理(如急停常用常闭,程序中直接用 X2 表示 “正常”,X2 非表示 “急停触发”)。

  2. 抗干扰设计:输入信号需加滤波(如按钮并联电容),输出感性负载(接触器、电磁阀)需加续流二极管,避免干扰 PLC。

  3. 逻辑优先级:安全信号(如急停)必须优先于控制信号,程序中需用 “非” 逻辑或复位指令(RST)强制生效,不能仅靠串联触点(防止触点粘连失效)。

  4. 程序可读性:复杂逻辑需分模块(如启动模块、保护模块、时序模块),用注释和中间继电器 M 标注功能(如 M0 = 正转请求,M10 = 系统正常)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实现 PLC 的逻辑控制。核心是将实际控制需求拆解为 “输入条件→逻辑运算→输出动作” 的链条,再用梯形图等编程语言将逻辑关系具象化。随着控制复杂度提升,还可引入计数器(C)、数据寄存器(D)、功能指令(如比较、跳转)等,但基础逻辑关系始终是核心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20143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